老年人网购陷阱频发:如何守护父母的钱袋子

编辑:星史记录官 2025-05-05 10:13

老年人网购陷阱频发:如何守护父母的钱袋子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购物欲”已成了他们的一大烦恼,尤其是父母接触到网购之后。相较年轻人,老人们似乎更难抵御网络低价的诱惑,各种已被年轻人“屏蔽”的网购套路,却仍在老年群体间频繁上演。于是,你买我退,善后维权的戏码在很多家庭上演,为了捂住父母的钱袋子,这些年轻人真是操碎了心。

老父亲掉进“零元购”陷阱

“谁知道看个网络小说,也能有这么多坑。”赵先生最近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包裹,里面都是一些自己从未买过的东西。一通询问才“破了案”:原来这些包裹都是老父亲下的单。

赵先生表示,老人误以为点击广告就能回到小说页面,结果跳转到了购物页面。更让人无奈的是,一些不太正规的小视频购物广告,会让老人误以为是免费领商品的,再加上商家“先用后付”的销售方式,这些包裹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家里了。

婆婆买了三万块钱的“百元首饰”

相比于赵先生的父亲在网上“被购物”的经历,薛女士的苦恼实打实地来自沉迷于网购的婆婆。

“在最贵一两百块钱一件的首饰直播间,她一个月就花了3万多。”薛女士说,由于老人看得多是单一类型商品的直播,因此家里囤的都是同类商品,比如床上四件套,家里就有十几套。

东西买多了,老人就会把其中一部分送人。之所以没选择退货,一是因为不会操作,另一个原因是她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还能退。

保健品“会销”线上变种

在徐小姐看来,自己的妈妈已经一脚踏进保健品销售陷阱了。

“简直就是前几年保健品‘会销’的线上变种。”徐小姐发现,母亲每天在20多个微信群里“打卡”,这些所谓的“学习课程”最终都是在推荐所谓的“保健品”。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养生直播间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坑老链条”。首先利用免费送鸡蛋等小礼品进行引诱,随后通过这些引流手段将老年人吸引进特定的网络聊天群组,再在这些群组中定期发布直播链接,引导老年人观看“打卡”。

支招:老年人如何捂住“钱袋子”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4年第一季度投诉热点分析中提及,首个热点问题就是老年群体频陷网络消费“陷阱”。

“我们的消协组织和监管部门一般会优先处理老年人的消费投诉。”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表示,老年人遇到问题需要维权时往往存在体力和精力不足的问题。

他建议,相关经营者要诚信守法经营,主动推进适老化消费场景。今年7月1日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专门强调,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治疗、保健、养生等功效诱导老年人购买明显不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商品或服务。

中消协则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利用网络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街道和社区可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网络素养培训班,教育老年人不轻易点击不明网络链接、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管理员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西藏定日县地震126人遇难 贾玲以妈妈名义捐赠

西藏定日县地震126人遇难 贾玲以妈妈名义捐赠

西藏定日县地震救援进展 记者7日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1·7”地震救援后方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初步排 […]

[详情]

网站备案:滇ICP备2023003446号-95Copyright @ 快兽星幕,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