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邓小平端着一盆蜂窝煤炉上的温水,试好水温给残疾的儿子擦背。而这个时候,中南海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这样一个场景开场,让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显得别致且有温度。
平民化叙事与历史细节
今年恰逢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目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
平民化的叙事方式,加上一些从未在荧屏上披露的历史细节,让业内人士和网友对这部剧纷纷点赞。而收视率的火爆也佐证了这一点——首日收视率高达2.88,第二天平均收视率2.005,创主旋律题材电视剧收视新高。
浙江印记与创作背景
该剧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邓小平故乡、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领导拍摄,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浙江影视集团等联合摄制。浙江广电集团为联合出品方之一,浙江影视集团为联合摄制方之一,而浙江著名作家黄亚洲是该剧编剧之一,所以这部剧有着浓浓的浙江印记。
强烈的反响,让在美国访问的黄亚洲也“不得安生”,每天都接到大量亲朋的短信轰炸。
史料的取舍是门学问
记(以下简称“记”):电视剧一开头就是邓小平给儿子擦身的镜头,这个镜头也感染了很多人,很温情。这个开头是怎么出炉的?
黄(以下简称“黄”):原先的剧本倒不是这么一个开头。开拍之前,吴子牛导演与编剧组同志商量,既然写软禁中的邓小平的艰苦岁月,就应该有这方面的表现,于是就临时设计了这场戏。效果很好。再说,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的,邓小平的家人也给我们说过。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记:写这种重大历史题材剧,要怎样把握这个度,既能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又要生动,让观众看了不枯燥?
黄:写这类题材,总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的历史事件,事件的基本经过,人物的基本面貌,这些都不宜杜撰。而细节方面,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或者性格特征的时候,应该用典型化的表现手段。
邓榕发话:这就是我们家老爷子
记:导演组这次为什么选了马少骅来演邓小平?他以前是经常扮演孙中山的。
黄:开始瞄准的主演,也不是马少骅,是另一位,但那位在再三动员下,仍然说没有把握,所以也就没有请成。后来看中马少骅,一试镜,特别好,神似,也是一口四川官话。审片的时候邓榕代表邓家人发言,开口就说:“看了第一集就感觉,这就是我家老爷子!”
80后、90后的共鸣
记:这部剧,我爸妈都在追看,他们是50后,经过上山下乡,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但现在的80后、90后可能对很多历史都不熟悉了。
黄:你说得对。亲历者,对这部戏肯定有“掐到肉里”的感觉。“邓小平个人的魅力,是国家的魅力。”在审片的时候,在场的一些80后的年轻编辑们,眼泪流得不比我们少。我当时就感到这部戏肯定也能吸引很多年轻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