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妆品牌加速洗牌,2024年营收分化明显
近年来,国产美妆品牌在加速发展,也在加速洗牌。根据2023年度营收表现,珀莱雅、上海家化、华熙生物以60亿元+营收进入第一梯队,贝泰妮、福瑞达、水羊股份、上美股份以40亿元+营收进入第二梯队,20亿元+营收的巨子生物、完美股份则位列第三梯队。
2024年,营收下滑是美妆行业的大势所在。除了尚未发布业绩预告和2024年报的珀莱雅、贝泰妮和丸美生物之外,上海家化、华熙生物、福瑞达业绩均迎来了10%以上的下滑,而水羊股份在2024年度业绩预告里,仅披露了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50%以上的下滑情况,并未披露营收情况。
华熙生物:被迫转型的技术派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为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暴跌70.59%。究其业绩下滑原因,核心消费品业务持续调整导致营收下滑、新兴业务投入影响利润、组织架构调整产生的消耗,和政府补助减少带来的计提资产减值是主要归因。
“崛起即涨价,性价比降低即劝退”——华熙生物的转型策略在消费侧引发了争议。润百颜、米蓓尔的品牌涨价在社交平台产生了不小的讨论,消费者忠诚度不高,信任转变是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上美股份:高调增长的效率派
2024年上美股份营收为67.92亿元,同比暴涨62.1%;净利润为8.03亿元,同比激增74%。其中,核心品牌韩束贡献82.3%营收,为55.91亿元,同比增长80.9%;而母婴新品牌newpage一页收入为3.75亿元,同比增长146.3%,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营销驱动增长的飞轮一时难以停下”——上美股份通过强营销手段成功砸出高营收,但也面临营销投入边际效应递减的风险。
国产美妆的两难困境
华熙生物与上美股份的路径分野,折射出国产美妆品牌的两难困境:技术长跑需要时间沉淀,但市场留给企业的耐心有限;营销驱动的增长看似高效,却可能透支品牌未来。
“既需构筑技术’护城河’,也要避免营销内卷”——随着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运营、消费者需求升级,国产美妆若想突破高端市场壁垒,必须找到平衡点。